第三百六十章 暗中调查-《书生的悠闲生活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“封官?”

    沈桥眼睛微微眯了起来。

    这个消息,倒是有些出乎了他的预料。

    不过意外之余,似乎这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。

    跟沈桥一开始猜想的,相差无几。

    几个月前,沈桥刚刚入京时,陛下接见了沈桥,却仅仅只是给了沈桥一道能自由出入皇宫的令牌,将他安排在太子身边。

    对于其他的封赏,一概未提。

    别说是封官给权力了,任何赏赐都没有,甚至陛下都没有关心一下沈桥住在哪里,银子够不够,会不会饿死街头这样的问题……

    当时沈桥虽然意见很大,心里却也明白原因。

    那时的沈桥初入京城,人生地不熟,没有任何立足的资本。

    作为一个初入京城的新人,陛下若是过早的封赏沈桥,将沈桥暴露在大众视线里。

    那对于沈桥来说,并不是一件好事。

    沈桥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,所以一直都秉持着低调行事的风格。

    按照他的推测,按照正常情况之下,等到陛下对他的封赏,或许还要等上大半年,或许还要等到明年去。

    然而,意外总是比计划先来。

    沈桥的身份暴露了。

    唐瑶将沈桥的身份给揭露出来,在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,沈桥在京城很火。

    虽说这年代的消息传递很慢,但是有些事情,若是在有心人刻意宣扬之下,便不再会是秘密。

    沈桥先前在苏州的事迹并没有任何的隐瞒,也随之被人传颂到了京城。犹如当初沈桥在苏州的人气,短短时间里,沈桥便成为了京城文人圈中炙手可热的名人。

    无论是沈桥的诗才,所写出来的那些惊艳众人的诗词,又或者是那被夸上天的《兰亭集序》,乃至于沈桥一怒为红颜,敢将知府拉下马的事迹,也都被京城众人津津乐道,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。

    一时间,沈桥爆火。

    而爆火的同时,也就意味着沈桥身份的彻底暴露。

    盯上沈桥的人,自然也就多了。

    不只是文人圈,老百姓中,甚至是权贵也把目光盯上了沈桥。

    这些日子,已经有不少达官贵人派人上门来与沈桥交好?    几度邀请沈桥上门?    试图拉拢。

    除了达官贵人之外,朝中的一些官员?    也自然注意到了沈桥这个人。

    随着关注沈桥的人越来越多?    有些事情,自然也就隐瞒不住。

    朝中的某些官员?    便想起了一件事情。

    似乎在去年伤寒肆虐的时候,江南总督曾经送上来过一份奏折?    上面提起过一位名叫沈桥的年轻人?    提出了预防伤寒之法,让赵国无数子民免受了伤寒的威胁。

    预防伤寒之法,不但挽救了千千万万的子民,也挽救了边关无数将士们的性命。

    当时?    这件事情曾在朝中引起了热议。

    做出了如此巨大贡献的年轻人?    按理来说,当时应该会受到陛下的重赏。

    这等造福黎民的功德,无论怎么封赏都不为过。

    然而,让很多臣子没预料到的时候,陛下竟然将这件事情压了下来。

    仅仅只是下旨将预防伤寒之法推广全国。

    对于那位提出了预防伤寒之法的年轻人?    只字未提。

    当时朝中还有不少的大臣上奏过,请求陛下封赏那位年轻人。

    然而?    所有的奏折也都被陛下压下,不予理会。

    大臣百思不得其解?    不过随后便发生了天龙教组织造反的消息,大臣们顾着平定叛乱?    这件事情?    也渐渐的被遗忘了。

    而如今?    沈桥这个名字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。

    朝中的某些大臣听到这个名字,便想起了半年前的那位年轻人。

    这两位沈桥,不会是同一个人吧?

    于是,便有一些有心人去调查了一番。

    随后很快就有了答案。

    京城的这位沈桥,时常出没巡捕司,与巡捕司内那位信任第一高手关系不俗。

    而那位第一高手,朝中大臣谁人不知道身份?

    乃是江南李总督的千金。

    昔日,那献出伤寒预防之法的年轻人的奏折,便就是李总督送来的。

    天底下叫沈桥的人或许很多,然而名叫沈桥,又出生在江南,甚至还与李总督的千金相熟的人,可就不多了。

    沈桥的身份,很快就被认出。

    于是,重新想起了沈桥的身份之后,朝中有些大臣便再次上书去找陛下,请求陛下封赏昔日提出预防伤寒之法的年轻人。

    这件事情,沈桥是很意外的。

    当初他的身份被唐瑶暴露之后,沈桥就意识到,会发生一些他自己都无法预料的事情。

    显然,这件事情算是在沈桥的意料之外。

    因为他身份的提前暴露,导致了他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。

    而原本打算再将沈桥封赏延后的陛下,恐怕这一次是无法再压下去了。

    毕竟,沈桥之前提出预防伤寒之法,实在是太重要了。

    甚至不夸张的说,沈桥提出的预防之法,成功的挽救了一次赵国的政权危机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