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当时她24岁,她研究生和博士的研究方向是物理学中的材料学。 新中国成立那年,她37岁,当时她已经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材料学博士和教授助理,她的导师已经打算推荐她去做讲师。她在美国也已经结婚,丈夫是和她志同道合的同学,他们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。 几乎没有经过怎么犹豫,她和丈夫二人带着孩子就毅然回国。他们抛弃了美国的一切优渥待遇,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从零开始。 五六十年代时国家开始秘密进行核弹研究工作,当时国内缺少顶尖物理学人才,也缺乏很多重要设备,研究人员甚至只能打算盘进行计算。 李淑然在经过慎重考虑后,毅然选择了转行,从材料学研究所转去了原子能研究所,以48岁的高龄从零开始学习受控核聚变的相关理论知识。李淑然的选择在当时的年代并不罕见,她的很多同事都为了国家的需要而纷纷转行。因为国家的需要,就是他们的专业。 后来,她去了大西北。一待就是近十年。 两弹相继横空出世后,当时已经55岁的李淑然并没有闲着,她重振旗鼓,重新投入自己所热爱的材料学领域,为之后的东方红一号升天做出了杰出贡献。 现在,李淑然已经79岁,这个年纪本应该是含饴弄孙,安享天伦之乐的年龄,可是如果李淑然要是这么做,那么她就不是48岁才开始学习核物理的李淑然了。 老太太心目中有个梦想,亦或者可以说是执念——载人航天。 苏联人和美国人能做到事情,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做?总有一天,中国人的脚步也能踏入宇宙群星。 所以这十几年来,老太太一直在进行载人航天方面的研究工作。 仅剩不多的闲暇时间,她会回母校清华给研究生们上课,寄希望能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。 只是老太太恐怕不知道,乐景其实算得上是她的同事。 叮铃铃的下课铃声打断了乐景的思绪,李淑然放下课本,和蔼地笑道:“同学们,下课了,我们下周再见。” 乐景深深看了讲台上笑容可掬的老太太一眼,突然笑了。 他想,他已经不需要再来了。 他的小妹妹已经成为了不起的人啦。她没有虚度自己的人生,她一直在闪闪发亮地努力活着。 他收起课本,背上书包,就像任何一个普通的学生那样对她轻声说道:“老师再见。” 李淑然怔了几秒,对上少年浅淡温柔的笑容,心中突然浮现一丝熟悉的异样。 “等一下……”她忍不住出声问道:“同学,我这段时间经常看到你,你也是清华的学生吗?” 乐景摇了摇头,“我不是,我是中科大的学生。” 李淑然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我的课程程度比较深,不适合本科生听,我推荐你去听你们学校的程芳教授的相关课程。” 乐景怔了怔,知道她误会了,不过他也没有解释。 想了想,他终于问出了最后的那个问题:“这些年,你过得好吗?幸福吗?” 这句话颇为没头没脑,少年问的问题也颇为古怪,李淑然怔怔对上少年泉水般清透温和的双眸,不知为何突然鼻头一阵泛酸,这感情来的莫名,驱使着李淑然对少年的问题做出认真且诚实回答: “我过得很好。我这一生都有好好的活着。”她带着莫名的迫切,急急对少年说道:“我把所有的人生都投入了**这世间最为壮丽的事业中,我也亲眼看到了这个国家的站起,我更坚信这个国家会拥有光明璀璨的未来。今后我也会一直为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幸福而奋斗。所以我很幸福。” 少年笑着点了点头,看向她的眼神是让她浑身发热的温柔和熙,那么熟悉,宛若旧日佳人。 李淑然恍惚间,似乎穿越了几十年的沧桑烟云,重新回到了那个凉爽阴郁的秋季,重新见到了那个少年。 1926年8月24日,她永远记得那一天。 那天早上,已经缠绵病榻许久的哥哥突然起了床,换上了新衣,说要出门拜访朋友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