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三十四章 天佑送财-《顽贼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只有千余石米,刘承宗寻思这三条船够小的,要么就是撤离匆忙,米粮运不过来,只顾着装金银了。

    但这九十三箱金银器物,可不少。

    咱大老远打过来,为的不就是这个嘛。

    “什么九十三箱,交于你大营军匠,就地开炉都熔炼成锭,城内也别闲着。”

    刘承宗盘算着时间,道:“人口牲畜财货,统统检出数目,可以往边外运了,沿着入边的路,快马传信给王承恩,让他派兵过来接应人畜。”

    说着,刘承宗抬手指向舆图的西城,问道:“我看鼓楼以东,也就占了城内三成,鼓楼以西还有三仓一库,里面是空的?”

    “回大帅,不空。”

    高应登立即摇头,报告道:“三仓极大,廒房众多,但存粮不多,也就三万石,还有不少陈米,不过有许多布匹毛皮杂货。”

    “倒是那神机库里,存了不少火器,连城墙上的火炮一并,目下三种型号的大将军炮有一百二十位,多为万历年间的老炮,但也有新的,城上还有四门两千多斤的红夷大炮。”

    “神机库旁边有个苑马寺,有六百多匹马,看着也不错。”

    “除此之外,单眼、三眼枪极多,那些老东西就不要了吧?”

    “要,干嘛不要!”

    刘承宗瞪了眼,抬手指向辽阳城的方向,道:“看时间,先紧着城内牲畜钱粮往外运,钱粮运完运枪炮杂货,明日下午,东边要是还没消息就把人也都带出来。”

    “出城之前,先扒它两面城墙,城砖都给我扔河里,黄台吉要是来的慢,再烧上一把大火,一粒火药、一颗铅丸、一块木头都不给他留。”

    刘狮子心说这些枪炮之前在辽阳城里,以后还在辽阳城里,那他不白来了?

    说句难听话,那三眼枪卖给漠北蒙古也算个东西,大将军炮能放进松漠府城,甚至哪怕钉了炮眼堵了炮门沉进河里,也比留给黄台吉来的好。

    当日凌晨,辽阳几座城门,一队队押运粮草财货的马车骡车络绎不绝。

    肃清门外,支起十余座大炉,煎炼金银。

    硕大的银冬瓜只消片刻,就用铸铅锭的模具浇铸出一排排银条。

    刘承宗可以预见,将来后金国盛产白银的传说,在元帅府肯定是坐实了。

    单是一座辽阳城,对人口搜检尚未结束,只是缴获孔有德、耿仲明两家的财货,就至少价值二十至三十万两。

    李八两抢的那三艘船上,就有十二个打着耿字印的大银瓜,也不知道他弄这玩意是想干啥,每一只都重三千二百两。

    刘承宗都能想象,耿仲明收到这消息的时候,一准能气吐血。

    等到第二天中午,城外传来报告,一斤重的小银条,炼了一万七千多根,金条一千二百多根。

    煎炼金银的军匠还没来得及休息,张献忠又押着三千多人,赶牛车骡车、驱赶浩浩荡荡的牲畜回来,又在西门外卸下从左近庄寨抢来的二百多箱财货。

    大炉子的火还没熄,又加上了炭。

    张献忠兴奋得眼都红了,也不管人家大学士钱士升想不想听,叽哩哇啦地自顾自分享劫掠见闻。

    刘承宗嫌他嘴碎,挥手叫李鸿嗣带营兵前往信地休息,又把唐通的援兵营配属给张献忠,叫他接着带人渡过太子河,到河东的东京城去,能抢点啥就抢点啥。

    最重要的是防备黄台吉从东边突袭而来。

    不过正当他算着日子,估摸着黄台吉会比北边王承恩的接应先到的时候,散布于太子河沿岸的游骑却在奔驰的扬尘中带来警报。

    “大帅急报,有船队自西而来,载甲兵携大炮,三十里外!”

    是尚可喜。

    自从听孙龙说尚可喜是个善于把握时机的投机者,刘承宗就考虑,尚可喜多半会在关键时刻用水师来给他找麻烦。

    不过他这个时候来,刘承宗只能算他倒霉——太子河已经堵上了,水师没办法截断他向北运粮的路。

    尚可喜要想捣乱,只能在二十里外登陆作战。

    “传高应登、左光先,让游兵营带上一旅的千斤野炮,去会会尚可喜的船队!”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