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百八十二章:增加兵马-《我比崇祯大一岁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减缓钢水冷却速度的方法黄毅当然知道,沙坑早就准备好了,届时把注满钢水的模具埋在沙子里。

    方法是正确的,是经过后世验证具备科学性的,是领先于这个时代至少二百年的,唯一欠缺的就是实际操作经验。

    没关系熟能生巧。

    当下还有一个弊端,那就是钢铁的质量没法稳定,也没法化验钢铁的材质,    完全靠齐大山、蓝进魁、刘汉等等大工匠的经验来区分。

    这不要紧,无非是人为因素取决于火炮的优劣。

    黄毅相信齐大山、蓝进魁、刘汉等等大师傅会竭尽所能,期待年底前铸造出合格品。

    军服不可能全部依靠宣大总督拨付,且按照大明的待遇,鸳鸯战袄每三年才发一次。

    根据地当然要自己缝制鸳鸯战袄,打制铠甲、武器。

    有不少解救的汉民原本就是匠户,过着苦哈哈的日子。

    来到根据地后凭借手艺吃饭,绝大多数都成为了带徒弟的大师傅,不仅仅能吃饱饭,还隔三差五吃点肉。

    如今的工匠们精神面貌截然不同,都认真工作,根据地出品必是精品是所有人的追求。

    大明的军服有统一样式,此时修改不合时宜。

    所以黄毅只设计了战靴,跟后世系鞋带的靴子大同小异,牛筋底牛皮鞋面,结实耐穿。

    做鞋不是重体力,但是一样的需要不少劳动力,    妇女干这种工作比较适合。

    大草原上不缺鞋料,以后根据地生产的战靴可以成为外销的产品。

    有一件事比较遗憾,    随同黄毅穿越过来的水稻种子都没发芽,吃大米长大的黄毅注定吃不到根据地自产的稻米了。

    幸运的是麦子和玉米不仅仅发芽了,    在张氏、刘世富的精心照料下长势喜人。

    就这一点点产量,    绝无可能当做粮食吃了,都得留种,明年就可以种植十几亩地,后年就能种植几千上万亩……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