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尤其是有志于科举的学子,几乎都成了《神京日报》的忠实读者,为的就是看看那些优秀八股文章,从中汲取养分。 至于《三国演义》小说连载,更是吸引了一大批三国爱好者。 因为大周朝就只有一部《三国志》,想要了解三国的历史,除了《三国志》,就只有《晋书》和《汉晋春秋》。 不过这三部史书枯燥无味,对三国的历史也是不尽详细,哪有《三国演义》来的精彩? 张履祥拿到报纸的第一件事,就是先看优秀八股文编撰版块。 古代因为交通、信息传播媒介等原因,导致文学的传播速度也极其困难。 文人士子想要求学,只能背井离乡,去到外地,访圣贤、拜名师,借阅古籍。 所以才有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的说法。 因为你不行万里路,根本读不了万卷书,小地方的藏书能有个几本就不错了,想要看书,只能去大城市、大家族。 哪里像现在一样,随便上网一搜,各种知识任你挑选。 张履祥,字考夫,浙江桐乡人。少孤家贫,母以孔孟皆无父之儿教之。 年十一,就馆于陆昭仲,十五应童子试,补弟子员。后以教馆谋生。 此君终其一生也没有考中举人,却在清末的时候被称为““朱熹后一人。” 著有《读易笔记》、《愿学记》、《近古录》、《补农书》。 对于张履祥的尊崇,在他死后的二百多年之中不断升温,最终使得他由一介布衣而成为孔门圣贤。 同治三年,浙江巡抚左宗棠亲自题碑“大儒杨园张子之墓”。 这样的一个人,现在也不过是个小人物,正在发愁房租马上到期的事情。 他翻开优秀八股文编撰模块,就看到了“永昌元年己丑科状元张柬之的文章。” 张履祥仔细研读,生怕漏掉了一个字,口中念念有词:“臣闻仲尼之作《春秋》也,法五始之要,正王道之端,微显阐幽,昭隆大业。 臣闻天者,群物之祖。王者受命于天,故则天而布列职。 臣闻河图、洛书之不至也久矣。孔子曰:凤鸟不至,河不出图,吾已矣夫!” 张履祥看的如痴如醉,一拍大腿道:“读此文章,如饮美酒!” 过路的百姓纷纷用看傻子一般的眼神看着他,张履祥又将报纸翻了过来,准备回家将这篇策问抄录下来。 噗—— 张履祥看清楚封面的那张图后,一口老血喷了出来:“有辱斯文!有辱斯文!” 同样的情形,还在神京城的各处发生着。 而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贾宝玉,正在前往北镇抚司的路上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