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非常之道-《谶语定新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抠啊!”美术梁老师激情的继续说道:“鸡兔一个笼子,鸡和兔都分不清,这是把孩子当傻子呀!再说了,多买一个笼子不行?非要塞一个笼子,这不是抠是啥……”

    梁老师一语惊醒众人,大家忍不住哈哈哈笑了起来,一扫刚才的烦躁,果然这艺术家的思维确实不一样,四人的小办公室终于平静下来。

    “要不下午我们去逛个窑子?”梁老师一脸坏笑的看着众人提议。

    “逛窑子!”三人又一惊。

    梁老师笑呵呵地慢悠悠地解释道:“我们家教授那,有个土窑工作室,我们去捏捏泥巴,然后亲自去窑洞里烧制,就别再纠结鸡鸭兔的问题啦,你们要喜欢,顺带去烧个鸡鸭兔吃吃也行!”

    众人这才明白这个窑子原来不是那个“窑子”呀,尴尬一笑,纷纷表示赞同。

    梁老师先生是位大学教授,他的窑子,其实是个陶艺工作室,说是工作室,规模却也着实不小。工作室建在叶县昆山山脚,10多亩的占地,大片区域的绿色杂草地,虽疏于打理,却也亲近自然。前庭是制陶区,零星几间房,堆放原料工具。后庭是烧制区,红砖堆砌,放眼望去,像极霍比特人居住的欧式小房子。制陶工作室外好几颗银杏树,要是秋天,满地金黄杏叶,别是一番烂漫。工作室内,左右两边,两排齐墙顶的木柜,柜中摆满了李教授亲自做的各式形态的茶壶、茶宠、雕塑。有傣家风格的竹楼陶壶,有日漫风格的茶宠猫,有汇集12生肖造型的香炉:牛气冲天,香炉点燃,烟便从牛鼻孔里喷出;虎虎生威,香炉点燃,烟便从老虎大张的口中喷薄而出……最绝的是一套56民族的人偶雕塑,小人儿不过10厘米,可五官却极其精致,神态各异,无一重复。就是笑着,也有抿嘴笑的、嫣然笑的、露牙笑的、微笑的……服饰更是了不起,各个民族服饰的细节,腰带细穗,衣服银片、耳环吊扣,无一不栩栩如生。砖红色的陶泥作品,却千姿百态,让杨馨、白、余三人惊叹不止,哇个不停。听着三人的赞叹,李教授只是淡定的捋了捋山羊胡,全无得意之色,反观梁老师,全程喜滋滋的看着教授,两人相视一笑,眼里全是爱意。

    看着如此了不起的作品,三人迫不及待地坐在陶车前,将刚才在李教授指导下搓揉半天的陶土放在了陶车上。随着轮盘转动起来,三人双手紧紧握住陶土,小心翼翼地拉胚。李教授忙不迭地在三人间来回指点。

    杨馨想做一个简单的莲花香炉,在午夜焚个香,看本书,好不自在。白老师想做个鱼型花盆,还没开做,她便开始计算每一排应该捏几片鱼鳞合适。余老师是最精致的人,她想做条美人鱼,如她人一般,鱼尾怎么摆,发型怎么塑,眉毛怎么弯,嘴角怎么翘……

    三位初学者完全不知这陶塑有多难,这异想天开的想法,可忙坏了李教授。这边那边的来回张罗,嘴上、手上没一刻停歇。

    看着自家教授在卖力的给自己同事留好印象,梁老师脸上满是幸福。闲来无事,捡起一块掉在地上的白色盖布抖去灰尘,将布平铺在长桌上,思索了片刻,拿过桌角边的颜料,在调色盘里一顿乱挤,拿起长短不一的颜料刷,唰唰唰,在白色盖布上做起了画。不多时,一副江南风景画已然完成,青石板小路,碧水石拱桥,白墙灰璃瓦,夕阳西沉,霞光漫天,金黄、橘黄、深红、浅黄……让人不禁沉醉。梁老师抬头看了看还在捏泥巴的几人,偷偷的给了李教授几个笑脸,想了想,翻出抽屉里的小刀,干净利落的向白布边划下,随着刺啦刺啦的声音,平整的白布边已然出现了一条条细碎精美的流苏……

    几人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,不知不觉中,太阳已经西沉。梁老师摸了摸提出抗议的肚子,等待许久,捏泥巴的几人总算陆续完成了作品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