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零九章 正面决战-《乱世皇太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在大明明朝鼎盛的时候,一年童生的考试人数是四十万,最基础的考试能成为秀才的最多才三万,而这三万当中还要再刷掉一大批,只有一等、二等成绩的才能够参加下一轮。

    科举是三年才一次在各省、州府举行,这就是乡试,若是能考第一。就像是范进中举一般,中了举人,是有做官资格的,但那只是有资格,能不能做官得看你的造化。

    举人想要做官,这个数量也是极少的,录取率只有可怜的百分之三左右,也就是全国只有一千多人。举人呢还要再参加每三年一次京城举行的考试,然后刷掉一大批,才能成为贡生。

    如今朝廷竟然要半年开一次科考,就连给主考官的准备时间都没有。于是,便允许自由发挥。各州府郡县,可以自由出题,自由录取。

    这么做的弊端也很明显,把科举职权下放到地方,极其容易滋生腐败。那些州府郡县的官员,会大肆收受贿赂,从而营私舞弊。

    毕竟乡试显试之类的,都由地方说了算的话。那么泄题作弊之类的事,就不可避免。

    就在这个时候,厂卫的效用显现出来了。东西厂还有锦衣卫这么多吃闲饭的人,全部把他们撒到全国各地。负责个州府郡县的考试核查工作,严查地方有没有营私舞弊的情况。

    崇祯皇帝的圣旨早就下了,科举半年一次,引起了天下士子的震动。那些读书人觉得,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。

    从三年考一次,一旦落榜就得重新头衔两锥刺股的备考三年。一般家庭是供应不起的,除非家里有矿。

    而如今只需要半年考一次,这次落榜,半年后还有机会。再落榜,半年后还是有机会。

    朝廷如今有了大量的官职空缺,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。

    重要的,这次科举除了八股取士,更加注重阳明学。此外,还有就是对于官员的时政问答。

    让人不得不佩服的是,这些考生的试卷,简直堪比一件件印刷品。朱慈烺曾经看过科举试卷,可以说是叹为观止。

    试卷内容写的如何暂且不说,试卷上的书法字体,比刊印的还要工整。一横一竖一撇一捺,都无比的工整。
    第(2/3)页